我们擅长商业策略与用户体验的完美结合。
欢迎浏览我们的案例。
本月 28 日,德国大众曾宣布将与一汽大众、上汽大众以及江淮大众三家合资企业,在 2020 至 2024 年期间向中国电动车市场投资 150 亿欧元,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生产 15 款纯电动汽车或混动式汽车。
并且,大众也还积极与中国电池供应商发展合作关系,其新车的 EV 电池将从宁德时代、国轩高科以及万向集团旗下 A123 三家供应商处购买。
作为疫情后第一家选择重资中国市场的大型汽车制造商,大众的此番举动可谓作出了表率。在北京车展上,有多家企业表达了对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兴趣。
车市反弹
虽然从 4 月跳票到 9 月,但北京车展依旧是疫情以来全球第一场大型工业盛会。
由于经济复苏势头良好,这也让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车市场逐渐升温。此前中汽协的数据显示,今年 8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10.6 万辆和 10.9 万辆,同比增长 17.7% 和 25.8%,刷新了 8 月历史记录。
宝马中国区负责人 Jochen Goller 表示,在中国,新能源车市场已经从小众市场变成主流市场。
日本日产 CEO Makoto Uchida 也表示,中国汽车市场的复苏令人瞩目,因此日产将在 2025 年前在中国推出 9 款新的电动和混动车型,其中备受瞩目的 Ariya 电动 SUV 也将在中国上市。
监管压力
此前,由于疫情和退补,中国电动车市场一度萎靡,但严格的新排放标准正在推动各大品牌加快电气化进程。
在此前,相关机构曾希望到 2025 年,电动车销量占据汽车总销量的 25%。
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 29 日表示,根据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行业共识,未来 15 年汽车电动化将加速发展,市场占有量快速提升。
预计 2025 年,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过 2500 万辆,销量占比在 15% 到 25% 之间;2030 年保有量超 8000 万台,销量占 30% 到 40%;2035 年保有量超 1.6 亿辆,销量占比 50% 到 60%,纯电动占比在 90% 以上。
在监管压力下,发力新能市场,也许是车企不得不做的选择。
激烈竞争
在新能源车领域,传统汽车制造商依然面临着严酷的竞争。
纵观竞争格局,特斯拉在上海工厂生产的 Model 3 是中国销量最高的新能源车,而本土造车新势力蔚来、理想、小鹏和威马势头也不小,在短短几年吸引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。
在这些汽车新秀的压力下,比亚迪、上汽、北汽等企业也纷纷发力全产业链,构建闭环壁垒。
咨询公司 Sino Auto Insights 创始人 Tu Le 表示,传统汽车制造商正在和造车新势力进行一场战斗,但它们不会就此完全盖过新秀们的风头。
此次众多国际车企押注中国市场,相当于宣布加入了这场新能源汽车的混战。但面对国内新能源车巨大的增量市场,也许这些企业面对的不仅是如何分蛋糕的问题,而是如何把蛋糕做得更大的问题。
并且,对于传统汽车制造商来说,由于口碑、成熟的生产线和产业链加持,他们不会担忧需要投入巨大广告宣传以及打价格战带来的利润损失。
(邯郸小程序开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