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擅长商业策略与用户体验的完美结合。
欢迎浏览我们的案例。
先承认标题是有点标题党,标题仅是噱头重点在后面。
在撰写本文时,我曾不下三次有过放弃的念头,原因就在于云计算的多家分析机构中,关于市场份额表述有着相当大的差别,单一引用一方数据很难得出精准的市场判断。
Canalys 最近的报告披露,2019 年中国公有云规模达到 107 亿美元,同比增长 63.7%,其中阿里云仍然位居第一,占据 46.1% 的市场份额,腾讯云则为 17.3%。
以此判定,2019 年阿里云的公有云收入为 346 亿元(美元人民币汇率设定为7),腾讯云为 130 亿元,根据两家公司财报,阿里云在 2019 自然年总营收为 355 亿元,腾讯云则为 170 亿元,剩余部分收入在何处。
我们又仔细回看了四个季度以来 Canalys 的报告,大致为:
1. 在 2019 年 Q2,阿里云份额拿到了 43% 的低点,同期腾讯云占到 17.2%,差距缩小;
2. 在 Q4,阿里云增长迅速,拿到了 46.4% 的市场份额,而腾讯云在 Q3 拿到 18.6% 的高份额后,Q4 反而有所下滑,Q4 可谓是云计算竞争相当激烈的一个季度。
当我们觉得这似乎可以当成结论之时,又看了其他机构的报告。
在 IDC 报告中,2019 上半年中国公有云的 IaaS(基础设施即服务)的市场份额见下图:
虽然市场大致格局与 Canalys 相同,但可以看到在 Q2,腾讯云的 IaaS 市场份额是低于上个季度的,阿里云也略有下调。
值得注意的是,IaaS 作为公有云基础设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,2018 年其规模占到公有云的一半以上(中国信通院数据,2018 年公有云市场规模为 525.4 亿元,其中 270 亿为 IaaS,22 亿为 PaaS,SaaS 为 145 亿元),由于阿里云表示过自己不做 SaaS(做开放平台),PaaS 又在起步阶段,IaaS 的规模大致可以反映出其公有云整体的大致走势。
根据不同机构的数据做行业分析,由于基础信息的偏差可能会得出完全相左的结论,如何客观判断中国公有云市场的走向,份额以及竞争格局呢?
看各家报告最大公约数:行业暗藏变化
不同机构在采样基础数据时,由于信息源、分析模式,甚至是口径的不同,对数据的精准性会打一定折扣。
对行业的趋势性判断,我们不妨先看各家报告的最大公约数。
我们在多份报告中,均看到:PaaS(平台即服务)将成为重要增长点的描述。
在中国信通院 2019 年的《云计算发展白皮书》中,预计“PaaS 市场规模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”,IDC 的《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(2019 上半年)跟踪》中认为当期 PaaS 同期增长达到了 92.6%,超过 IaaS 同期的 72.2%,沙利文则预估 2022 年 PaaS 层市场规模将从 2017 年的 12.2 亿元达到 242.9 亿元,接近 20 倍的规模增长。
其他机构报告都是此趋势,不再赘述。
从大概规模看,若以中国信通院数据为参考,IaaS 层 270 亿元的规模同比增速若在 70%,则 2019 年为 459 亿元,2018 年 PaaS 层的 22 亿元,到 2019 年大概为 45 亿元。
IaaS+PaaS 两部分共计 504 亿元。
虽然对分季度的数据略有出入,但全年总规模 IDC 和 Canalys 大致在同一区间,前者认为 2019 上半年总规模为 54.2 亿美元,后者则判断全年为 107 亿美元,我们判断 2019 年中国公有云总规模大致在 750-780 亿元这一区间。
再寻找关于市场份额的公约数。
IDC 和 Canalys 虽然在数据细节上有所差别,但都认为阿里云的市场占比是超过 40% 的(其中,Canalys 认为阿里云对公有云全年总占比为 46.1%,IDC 判断在 IaaS 以及 IaaS+PaaS 层占比为 42% 上下)。
以此判断,阿里云的 IaaS 年收入大致为 193 亿元,PaaS 层为 19 亿元左右。
较之全年 355 亿元的总营收,剩余 100 多亿大致有少许的 SaaS(如钉钉)以及政务云和金融云等领域的专有云部分,如在政务云的合作中,钉钉和高德地图开始成为主力出口,与河北政府的合作中,高德地图的出口价值开始体现,进行了 “一张地图游河北”工程。
这大概是阿里云在 2019 年的主要发展脉络。
腾讯云的判定就要复杂许多:
1. Canalys 报告判定腾讯云的公有云年度总收入仅有 130 亿元,在年度 170 亿元总收入前提下,剩余的 40 亿元又在何处呢,还是 Canalys 误差有如此之大;
2. Canalys 和 IDC 对腾讯的份额判定也有较大偏差,前者在 2019 上半年判定总占比为 17% 上下,而后者则在 12% 上下。
但粗略看,无论是何等标准数值,腾讯云 IaaS+PaaS 的年度总规模大致在 60-80 亿这一区间,是全年 170 亿总收入的一半不到,也低于 Canalys 判断的 130 亿这一规模。
这又是为何?
我们分析原因大致为:
相较于阿里在C端出口相对较弱这一事实,腾讯在C端优势较为明显,这使得腾讯云在诸多的项目中往往承载了由 IaaS+PaaS 向 SaaS 转移的功能,与云南政府合作的“一部手机游云南”项目,也是将云南省旅游数据整合,以微信和小程序为主要出口,提高政府服务水平,SaaS 在腾讯的占比明显加大。
此外,政务云部分的专有云或混合云也会占相当比例。
结合中国信通院、IDC 以及 Canalys 等机构报告,2019 年中国公有云的 SaaS 规模大致在 200 亿元上下,腾讯云保守起见在此数据大致为 50 亿元左右,占比大概在 20%,超过总规模占比。
这也可视为阿里云和腾讯云在发展上的一大分水岭。
从发展路径看,IaaS 仍然是阿里云的最重要拉动力,IDC 认为 2019 上半年该部分增长了 68.7%,同周期阿里云总收入同比增长 70%。
局部几乎与整体同步增长,根据我们前文测算 2019 年 193 亿元的 IaaS 总收入占同期阿里云总收入的 60% 左右。
同期腾讯云的 IaaS+PaaS 占全年总营收也就是一半上下。
换言之,根据双方所处赛道和优势不同,阿里云现阶段则侧重于 IaaS 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,也进行了向C端的尝试,但仍处于起步阶段,腾讯云在不占此部分先发优势前提下,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之后,率先从C端下手,提高市场占比,并借此摊薄摊销成本。
云计算接下来又会怎么走?
2018 年对云计算行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一年,本年度公有云超越了私有云,云计算的共享、弹性、高效理念更加深入人心。
根据全球经验,云计算发展规律大致为:前期 IaaS 拉动,中期 PaaS+SaaS 迅速崛起,尤其随着众多 SaaS 开发者加入,通过 ERP、CRM、办公套件等企业参与推动云计算向C端渗透,其后 IaaS 再度成长,拉动增长。
沙利文在此之前对中国云计算的增长曾做以下预测,见下图:
2017-2022 年该机构的主要判断为:IaaS仍将保持最大份额,但速度将有所下降,SaaS 维持在 40% 左右同比增速,PaaS 增速放大。
根据 2019 年的发展与前文我们对数据的推演,与此趋势大致相同,也就是说,当前的中国云计算市场确实在进行发展的换轨周期.
对于阿里云,现今需要的是在增速上要缓解对 IaaS 的过分依赖,该部分虽然比重极大,但新的增长点应该在 PaaS 以及在其后布局的 SaaS 之上(阿里云自己不做 SaaS,但开放平台的完善有利于完善整个生态),也加大了智能化的研发,其部分目的也在于提高开发平台的吸引力,阿里云在 IaaS 方面则起步较慢,但希望通过由C端向 IaaS 端渗透,最近的政府合作能看出来,此外,我们在 IDC 的报告中,看出了一些端倪,见下图:
在加入 PaaS 部分后,阿里云的市场占比降低 0.2 个百分点,腾讯云增加 0.1 个百分点,也就是说,PaaS 对腾讯云的贡献要大于阿里云。
根据沙利文预测,PaaS 层在 2022 年将接近 600 亿元的规模,届时该部分市场显然将成为两家机构争夺的焦点。
抛开“压制”这一粗暴市场形容词,在理性判断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和走向时,我们认为大致上:
1. 短期内阿里云的领先优势不会改变,在疫情期间钉钉在办公、教学方面大放异彩也会加强其后在新领域的布局;
2. 相较于钉钉的办公软件属性,微信、QQ 则处于日常社交的核心位置,在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招商中优势明显,如政务云、有对外业务的企业云部分,其与阿里云的差距会逐渐缩小。
(邯郸技术开发)